得居APP
得居海外房产网APP二维码
得居APP
让您全球都有家
小程序
得居海外买房-微信小程序
得居丨海外新房二手房
关注得居小程序
实时房源随时查看
公众号
得居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得居官方微信订阅号
关注得居公众号
获取房产最新资讯
海外房产交流群
海外房产交流群
扫码入群
实时获取海外房产动态

买房少问一句“你有病吗”,我就亏了300万

2019-08-081466次阅读
去年,康宁医院想上市,发行人材料里数据惊人:中国现有超过1.8亿人患有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治疗市场规模预计可达136亿。


问题来了——

审核委员问:中国每8个人就有1个精神病,请问今天参与审核的我们几人中,谁是精神病?


康宁:呃……你们都不是。


委员:如不能如实说明,发行人涉及夸大行业空间和市场容量、误导性陈述。


然后公司的ipo计划就被否了。


当然,这是个段子。


很多人感觉1.8亿这个精神病人的数字被严重夸大了,但官方数据其实也差不多。


当然,这1.8亿人中多数只是有精神疾病,有轻有重,你身边应该就有不少。


重度患者大约1800万人,要么就是在精神病院治疗,要么就是在家被严格看管,这样的家庭着实可悲。


对我们来说,这些重度患者的影响有限,最可怕的是那些间歇发作的。


比如我们今天说的这位:


02

2016年8月的时候,有位李先生掏空6个钱包凑够首付买了一个北京老太太名下的房产。


房子是通过中介介绍的,老太太当时77岁了,在她外甥的陪同下,经过中介办理了全套的房屋买卖,手续齐全,顺利过户,李先生也从银行拿到贷款,开始在自己的房子里安心过日子。


时间过了快三年了,李先生却被老太太的儿子起诉了,要要回房产,理由是“老太太是个精神病人,得病30多年了,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


经过一通折腾,法院判了,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李先生要腾房走人。


买房少问一句“你有病吗”,我就亏了300万 - 得居房产资讯


这房子位于北京长阳,李先生的房子买时大概2.2万/平米,三年过去了,长阳的房价也涨了一波,均价到了3.6万元/平米左右,李先生算了下,房屋升值加上贷款利息,损失至少300万。


他比较郁闷的是,“长达三个月的交易过程中,在中介签合同、网签、银行面签、房屋过户至少四个环节,期间还需要房山区住建委、不动产登记中心、银行等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去办理相关手续,政府机关还要询问双方的身份信息等,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没有人发现老太太有问题。”




房屋买卖比较复杂,即使精神状态正常的成年人可能也要在专业房产中介机构的指导下才能顺利完成,一个精神病人是不可能这样程序复杂的交易流程的。所以李先生认为自己无从知晓老太太是精神病人,按照法律应属善意取得涉案房屋,合同有效。


可惜这样的观点法院不认。


是不是他当时应该更勇敢一点,直接问问老太太是否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虽然有被骂的风险,但可能就不会遇到这么大的坑了。


买房少问一句“你有病吗”,我就亏了300万 - 得居房产资讯


03

恶意的猜想认为,这是老太太儿子做的局:

虽然老太太得病30年了,但是儿子提供给法院的《精神疾病鉴定司法意见书》却是2015年才作出的.


先做鉴定,再卖房,钱到手先用着,房价不涨甚至跌了,那就这样吧,房价大涨,那就起诉要回房子。


不然为啥卖了三年,这么大事,当儿子的早不反对只等房价涨了50%多了才提异议?


但这个无凭无据,只能逞口舌之快了。




不过李先生是真倒霉。


小区同户型的房子他已经买不起了,作为一个工薪族,买这套房屋倾尽了父母和岳父母家的财力,尽管买房时非常谨慎,却不料还是遇到了大坑。


银行贷款需要解决,提前还贷也有成本,而且因为有了贷款记录,再买房得算二套,门槛提升了不少。


这样的案例绝不在少数,每年都有一些房屋买卖因为家里人说老人有精神疾病而取消即便是有经验的中介也无法辨识,尤其是一些间歇性发病的,为防万一,很多中介会谨慎核实,并要求老人的孩子共同参与交易。


但即便如此,也有不认账的,想想都是人性,在几百万的利益面前,不要脸一次又如何呢?


现实比文学电影的想象更荒诞。这么看来,坐飞机遇到一个精神病人滞留机场7小时,还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房产资讯推荐

更多房产资讯 >

海外房产推荐

更多国外房源 >